降低血脂的中草藥(中藥大觀) |
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,,許多中藥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,如:草決明又叫決明子,,為豆科一年生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的成熟種子,。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(zhì),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,,連服1月,,可使膽固醇逐漸降至正常水平。 何首烏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。何首烏的塊根,。氣味苦寒,含有大黃酸,、大黃素,、大黃酚、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(zhì),,能促進腸道蠕動,,減少膽固醇吸收,加快膽固醇排泄,從而起到降低血脂,、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,。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,每次5片,,每日3次,,連用1—3個月,對老年高血脂癥兼有肝腎陰虛,、大便秘結(jié)的病人尤為有效,。 澤瀉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。含有三萜類化合物,,能影響脂肪分解,,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,從而具有降血脂,,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,。常用澤瀉降脂片,每次3片,,每日3次,,2—3個月為1療程。 蒲黃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的花粉,。含有谷甾醇,、豆甾醇等植物甾醇,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,,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,。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,蒲黃油及殘渣無此藥效,。臨床上所用片劑或沖劑,,每日量相當(dāng)于生蒲黃30克,1—2個月為1療程,,有顯著的降膽固醇的作用,。 山楂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,含山楂酸,、酒石酸,、檸檬酸等物質(zhì),有擴張血管,、降低血壓,、降低膽固醇、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,。臨床上常用山楂片,,每次2—3片,,每日3次,,1個月為1療程,。也可用山楂果50克,水煎代茶飲,。 大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的根狀莖,。含有大黃素、大黃酸等蒽醌衍生物,,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,。臨床治療高血脂癥病人,口服大黃粉每次0.25克,,每日4次,,1個月為1療程,甘油三酯也有一定程度下降,。尤適用于偏食證及大便干結(jié)的高血脂病人,。 紅花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花。含有紅花甙,、紅花油等,,具有擴張冠狀動脈、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,。臨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,,每日3次,口服,,連續(xù)4—5個月,。 銀杏葉為銀杏科落葉喬木銀杏樹的干燥葉。含莽草酸,、白果雙黃酮,、異白果雙黃酮等成分。實驗研究和臨床證明,,有降低血清膽固醇,、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,單用或配川芎,、紅花,,如銀川紅片,用量每日5—10克,。 (任廣偉) |
《健康時報》 (2001年01月18日第十版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