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蘇蘇州文廟的庭院里,,豎著一塊刻有“廉石”二字的巨石,。這便是見證了三國東吳郁林太守陸績兩袖清風的“壓艙石”。陸績?yōu)楣偾辶卣?,不義之物,,雖一毫而不取。他離任歸鄉(xiāng)之日,,全部行李還裝不滿一船,,艄公擔心船太輕,經不起大風大浪的顛簸,,隨從只好從岸邊搬來一塊巨石放在船上增加重量,,這塊石頭運回陸績家鄉(xiāng)后,時人稱之為廉石,。一塊小小的石頭,,展現(xiàn)出陸績守正自持的定力。
《說文解字》說:“正,,是也”,,其本義為平直,、平正,,后來從用來形容事物平直引申為形容人正直正派,,如我們常說的正人君子、一身正氣等詞,,都用的是這一引申義,。“正”,,即正氣,、正道,它代表一種正義的精神和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,?!笆卣保櫭剂x,,即恪守正道,。守正一詞,最早見于《漢書·劉向傳》,,其中說:“君子獨處守正,,不橈眾枉”,意思是說,,君子為人做事始終堅持公平正直的原則,,不為眾曲而自屈。
《晉書·吳隱之傳》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:晉代著名廉吏吳隱之操守清白,、正道直行,,赴任廣州刺史途中,來到石門,,這里有一口泉水,,名曰“貪泉”,相傳飲此水者,,即使廉士亦貪,。吳隱之卻挹泉而飲,還賦詩曰:“古人云此水,,一歃懷千金,;試使夷齊飲,終當不易心,?!币馑际钦f,古人都說此水為貪泉,,喝上一口就會貪得千金,,但如果讓伯夷叔齊那樣品德高尚的人來飲此水,他們也始終不會改變那顆圣潔的心,??梢?,真正的清廉正直之士,不管處在何種環(huán)境和條件下,,都會守正自持,,堅守本心。
翻開古代典籍,,為人處世應該恪守正道,、弘揚正氣的箴言比比皆是。唐代柳宗元說:“守正為心,,疾惡不懼”,;《朱子語類》中說:“人之一心,得其正,,則事事皆得其正”,;明代薛瑄《讀書錄》中說:“惟正足以服人”。這都在告誡我們,,人生在世,,“正”字尤為重要。
要想做到守正,,必先正心,,心正則言實,身正則行端,。北宋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職時,,曾寫過一首題為《書端州郡齋壁》的詩,其中說道:“清心為治本,,直道是身謀,。秀干終成棟,精鋼不作鉤”,。他以此詩勉勵自己,,為官者應始終恪守清廉、正道直行,?!端问贰ぐ鼈鳌分杏涊d了這樣一則故事:包拯在端州任職時,了解到過去的州官都借進貢的名義大肆采制端硯,,用來賄賂高官顯貴,。他上任后嚴格規(guī)定每年按進貢之數采石制硯,任何人不得從中徇私謀利,,并且正身律己,,直到任期屆滿離去,也沒拿一塊端硯,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為自己立下的清心直道的要求,?!安怀忠怀帤w”的行為雖小,卻如同一面鏡子,,折射出包拯清正廉潔、正身律己的為官之道,。
守正,,實際上就是守住責任與擔當,守住內心的原則和底線,。守正之中蘊含的是一種正道直行的人生準則和清心自守的人格精神,。人生的格局與境界從來都不是由物質多寡決定的,正所謂“心逐物為邪,,物從心為正”,,外在的物質名利遠遠不及內心守正自持那般可貴。廣大黨員干部心頭應該始終牢記一個“正”字,,不斷涵養(yǎng)守正定力,,守住良知,守望高尚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