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機的寓言:孩子在為誰而玩
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,,叫聲連天。幾天過去,,老人難以忍受,。
于是,,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,,對他們說: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,,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,,這點錢表示謝意,。
孩子們很高興,,第二天仍然來了,,一如既往地嬉鬧。老人再出來,,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,。他解釋說,自己沒有收入,,只能少給一些,。15美分也還可以吧,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,。
第三天,,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。
孩子們勃然大怒,,“一天才5美分,,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!”他們向老人發(fā)誓,,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,!
心理點評:
你在為誰而“玩”
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《你職業(yè)枯竭了嗎?》一文中提到的寓言,。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:蘋果樹為什么會自斷經脈,,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“玩”。
人的動機分兩種: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,。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,,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。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,,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,成為它的奴隸,。
在這個寓言中,,老人的算計很簡單,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“為自己快樂而玩”變成了外部動機“為得到美分而玩”,,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,,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。寓言中的老人,,像不像是你的老板,、上司?而美分,,像不像是你的工資,、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?
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坐標,,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,。因為,,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,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,,讓我們不滿,,讓我們牢騷滿腹。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,,為了減少痛苦,,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,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,。
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,,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。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,、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,,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。久而久之,,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,,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。上學時,,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,、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;工作后,,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,,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。
切記:外部評價系統(tǒng)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,,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,,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,讓學習和工作變成“為自己而玩”,。